TMGM网站

银行股再现普涨,已有银行年内涨幅超30%,未来行情如何演绎

TMGM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孟凡霞 周义力

  7月28日早盘,银行股再现普涨 ,表现格外亮眼,齐鲁银行盘中涨幅一度超5%,青岛银行涨幅超3% ,江苏银行涨超2% 。截至7月28日收盘,部分银行涨幅回吐,Wind数据显示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9家收涨。从年内整体表现来看 ,银行股已呈现“小牛市”行情,银行股的持续走强背后是多重积极因素的共振。对于未来走势,分析人士预测银行板块大概率将呈现结构性行情 。

  银行股再迎普涨行情

  Wind数据显示 ,截至7月28日收盘,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9家收涨。其中齐鲁银行以1.94%的涨幅居前,青岛银行涨幅达1.65%;另有宁波银行、杭州银行 、上海银行、重庆农商行、江苏银行 、南京银行日内涨幅超1%。

  从年内表现来看 ,2025年A股银行板块走出了稳健上涨的态势 。青岛银行、浦发银行、厦门银行3家银行年内涨幅已突破30%,兴业银行 、宁波银行 、浙商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 、农业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7家银行涨幅也超过20% 。尽管7月以来板块经历短暂震荡,但低估值与高股息的双重优势支撑银行股总体涨势未改 ,持续吸引资金关注。

  银行股的持续走强并非偶然,背后是多重积极因素的共振。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本轮银行股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可从多个层面展开解读 。

  “首先是基本面的实质性改善。 ”曾刚表示 ,经过多年的风险化解和结构调整,银行业资产质量明显提升,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 ,拨备覆盖率保持合理水平。尤其在经济复苏预期下 ,银行净息差压力有所缓解,盈利能力稳步回升 。

  近期部分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7月以来,杭州银行 、宁波银行、常熟银行、齐鲁银行4家上市银行率先披露业绩快报 ,均实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增长。其中3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10% 。资产质量方面,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下降或持平,拨备覆盖率维持高位。

  在基本面改善的基础上 ,政策环境的边际改善成为另一重要推动力。曾刚进一步分析,监管层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包括降准释放流动性 、优化监管考核等 ,为银行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 。与此同时,估值修复的内在需求也推动着行情演进。长期以来,银行股估值偏低 ,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随着基本面改善和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估值修复成为必然。

  多维度资金持续涌入也为银行板块提供了坚实的资金面支撑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指出 ,从长期资金视角看 ,当前低利率环境下,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对稳定收益的诉求上升,银行股稳定的分红特性与之高度契合 。在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 ,保险资金不断加大对银行股的配置。而从被动配置角度来看,银行板块作为宽基指数的核心权重标的,直接受益于被动型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容。此前主动型基金对银行股普遍存在低配现象 ,而在公募基金改革深化的推动下,部分基金开始逐步回补仓位,进一步为板块注入流动性 。从外资动向来看 ,二季度以来北向资金对银行股的配置持续流入,成为推动板块上行的又一重要力量。

  形成服务实体经济正向循环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股的上涨并非单纯地体现市场看好情绪 ,更形成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正向循环。曾刚分析,银行股价上涨对银行融资能力的改善作用显著且多维度:从直接层面看,股价上涨将提升银行的市值和市场形象 ,降低股权融资成本 ,当银行需要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时,更高的股价可减少对现有股东的稀释;从间接层面看,良好的资本市场表现能增强银行的信用形象和市场信心 ,有利于银行在债券市场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资本工具,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

  伴随银行股价的上涨,部分银行可转债价格触发强赎条款。“这将加速转股进程 ,促使债权资金转化为股权资本,成为补充核心资本的有效途径。”高政扬说道,“核心资本的提升直接增强了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 ,这种良性循环最终将助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不仅能扩大信贷投放的总量,更能在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 、绿色金融等国家战略领域的支持力度 。”

  对于后续走势 ,分析人士预计,银行板块大概率将呈现结构性行情。曾刚表示,一方面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不断巩固 ,银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的逻辑依然成立;另一方面,随着前期涨幅较大,部分银行股估值已不便宜 ,市场可能出现分化格局。具体来看,资产质量优良、盈利能力强、数字化转型领先的大型银行和优质城商行仍具备配置价值;区域性银行中,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 、风险控制能力强的银行值得关注 。但需要警惕的是 ,部分中小银行可能面临资产质量压力和经营转型挑战。

  高政扬也预计,2025年下半年银行板块将呈现震荡上行的态势,同时呈现结构分化的特征。低估值的股份制银行以及基本面表现优异的区域性银行有望获得更多关注 。

海量资讯 、精准解读 ,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馨茹